- 相声界为什么那么多恩怨?
以前大家都是体制内端铁饭碗,虽然没几个会说相声,但不影响大家评级、排辈分,反正大家都一个样,和和气气混吃等死。突然来了一个相声个体户,业务精湛,说的好影响力大,一下把相声艺术家们衬得都不会了,实在是太气人了!你还叫我活不叫我活!你不叫我活我弄死你!
谢邀:相声界为什么那么多恩怨?
一块臭肉坏了满锅汤。
行业有争议是正常现象,常言说"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有争议才会有进步,但行业形成恩怨就不可小瞧了,说明行业里有了搅屎棍。国家应该出手段把搅屎棍拨出遗弃之,否则行业越来越戻气。
题主问其它艺术形式没有吗?答:其码没有相声界这么混乱不堪!
相声界原本是没有什么恩怨的,八九十年代,马季,姜昆,冯巩,刘伟,牛群等一大批优秀相声演员活跃在舞台上,为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那个局面真是百花齐放。再后来,出了个非著名演员郭德纲,把相声界分为主流和非主流,并自封为骂人的祖宗,于是相声界的骂人就开始了,其实就是他在骂别人,骂所谓的主流,骂带他出道的师傅,别人也不理他。再后来,内部分裂,又开始骂出走的“徒弟”(忘了他做徒弟时干的那些事),然后相声界开始了三俗,甚至正不压邪,一时间乌烟瘴气。好在国家开始整治***圈,正本清源,希望这股东风能横扫相声界的污泥浊水,还相声界一片晴朗的天空。
这个问题很好,尽管已经有多人发表的高论,我仍然有话要说。
相声起源于市井,从摹仿人声、鸟声、自然办各种声音开始,逐渐加入了人物,以及故事情节,逐步形成了现代的相声艺术。发展到今天,也不过150多年。相声的传承,与手工行业的手艺人一样,完全***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尽管有一些专门的学校,但是学校毕业后,只能算学员,有的学员都不算,距离登台表演,遥不可及,更不能称其为相声演员。
还是的回到传统拜师,从喂狗、扫地,给师傅端茶倒水开始,师傅考察你三年,你考察师傅三年,总之三年之后,才正式拜师,你才有可能,在这相声行业立足,否则,这个行业是没有人会认可你的,尽管你毕业于名校,是硕博士或博士。说句行内话,该干嘛干嘛去。
相声这门艺术,发展到今天也不过150多年,靠拜师方式,传承了十代左右,应该讲这个行业与现代科技无关。入门的门槛并不太高,只要拜师即可入门。相声界的竞争,主要还是饭碗的竞争,能不能吃的上,多吃少吃,吃好吃坏,争斗是难免的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的存在,恩怨不可避免。当然,不只是相声,靠师傅带徒弟,这种传承方式的行业,都是如此。
由于师傅的辈份,与拜师先后的关系,出现了年纪不大,辈份很高的情况,如马志明先生,与侯宝林先生同辈,德云社青年演员谢金,与马季、高英培先生同辈,尽管年龄差不多,但是你的叫师爷。还有就是门户之争,师爷师父辈的人不合,徒弟一辈自然互相看不上。再次,还有业务之争,相声 界的规矩,是非常多的,多数上不了台面的,而且不能违反。
简单说有四个原因:关注度高,行业特质, 历史遗留,文化水平。
逐个分析:
1、相声行业受关注度高
事实上,同行之间的恩怨在其他行业也有的是,但是很多行业受关注度不高,所以吃瓜群众未必能知道其中的矛盾和斗争,说句悲哀的话,有些行业就算有天大的恩怨,因为没有知名度,说给你听你都不一定爱听。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有一句精彩的评论:观众宁愿操心一个明星的鸡毛蒜皮,也不会去关心普通人的惊涛骇浪。
比如郭德纲和徒弟曹云金之间的论战就是,为什么突然就引起全***注,因为对战双方都上过春晚都有知名度。相对而言郭德纲和师父杨志刚打官司的新闻关注度就没那么高,因为那时候郭德纲刚出名,杨志刚在普罗大众那里也没啥名气,这起官司严重程度比郭德纲和干兄弟汪洋那场官司要高,但关注度却不如,还是因为双方名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