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哪些流行最广的俗语?
- 狐狸精为何会从祥瑞变成淫兽?
你知道哪些流行最广的俗语?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针没有线长,酱没有盐咸。
3、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4、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肠胃。
5、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6、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
7、事莫做绝,话莫说尽。
8、人怕理,马怕鞭。
9、走路怕暴雨,说话怕输理。
10、浇花浇根,交人交心。
1、吃着嘴里的,看着锅里的。
2、一个巴掌拍不响。
3、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4、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5、一人做事一人当。
6、一朝天子一朝臣。
7、一嘴吃不成大胖子。
8、聪明反被聪明误。
9、一日夫妻百日恩。
10、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你知道哪些流行最广的俗话语?
我知道俗语有:
兔子不吃窝边草。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芝麻开花节节高。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干里。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人心隔肚皮。
好人有人欺,好马有人骑。
白日做梦,想入非非。
中国谚语短小精涵,寓意深远。自古广为流传的谚语多如皓月繁星,其中不少为后人广为引用。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途,老人通古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吃人嘴短,拿人理亏
人老心不老,身穷志不穷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狐狸精为何会从祥瑞变成***?
任何瑞兽或祥兽,随着时间的发展都会被创作者创造出它邪恶的一面,今天要说的狐狸就是的的确确被***家和诗人坑了一把。
首先要清楚如果单纯把狐狸这种动物拿出来分析的话,那么古人多少仅仅把他当做有灵性的动物看待罢了,而要想达到瑞兽的高度,你这只狐狸得走非主流路线,比如你试着看能不能长九条尾巴。所以在狐家,九尾狐是最先被尊为瑞兽的同志。早在大禹时期,大禹就曾路过涂山修后白色九尾狐,大禹觉得有生之年能碰到如此瑞兽实属荣幸,果然在涂山娶到了发妻,今天是情人节,希望单身的同志们也有机会遇到九尾狐并且遇到自己的真爱。
而在《山海经》中,青丘九尾狐的设定只是猛兽罢了,丝毫没有魅惑之意。到了唐朝,民风日渐开放,加上诗人和***家总能在诗中写出自己可望不可及的女子,所以用狐拟人,拟的也是美女。但女人都是祸水啊,拟的多了自然拟出了问题,所以渐渐地狐狸的设定开始向魅惑男人的女子方向靠拢,再加上民间传说的补充,狐狸成精必为***,也成为了大家公认的事实了。
要说最著名的狐狸精,我想就是《封神演义》中被女娲从轩辕坟放出了九尾妖狐了吧,只是因为纣王在人群中多看了女娲一眼,于是就垂涎女娲的美色作诗一首,女娲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就想给纣王点颜色看看,怎奈商纣气数未尽,女娲只能放妖怪去祸乱朝纲。我觉得女娲的举动好像并不算惩罚纣王,你是纣王你想想看,某年某月某日突然出现了三个面容姣好身材超棒日夜与自己欢愉的美女,是福是祸?不仅如此,三妖还能满足纣王所有的小任性,吃喝玩乐啥都有了,我想纣王在临死前的十几年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是他八辈子都想不到的吧…
文/逻辑文史游
略跑题的说…
在远古时期,狐狸的确是人们崇拜的瑞兽。后来狐狸被拉下神坛,被人们丑化,其实是男人的阴谋。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曾经出现过母系社会,那是以女性为主导的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子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主要的生产部门中逐渐占据主导的地位,于是母权制自然过渡为父系社会。父系氏族制形成后,私有制产生。在贫富分化加剧的情况下,阶级对立出现。男子是社会和家庭的核心,他有权支配家庭的财产,也有权支配家庭的成员。
男人为了维持其权威,便极力推崇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贬低和丑化妇女的形象,于是无辜的狐狸也被牵连。因为狐狸总是以女性的形象呈现,再列入瑞兽之中,对维护男人的权威不利。男人们为了巩固父系社会的权威,便想尽一切办法损毁甚至歪曲女人的形象。包括丑化涂山氏,把她说成是一个怪物,狐狸精们善于蛊惑变化成女人,性喜吃人等。后来就成了一种思维定式,文人们以讹传讹,使人们彻底相信狐狸就是一个乱人心性的***。更让人们相信女人就是红颜祸水,把女人压在社会最底层饱受压迫和欺凌。
所以,小伙子们,千万别再相信那些骗人的鬼话。如果遇到美丽的狐狸精,尽管放心娶回家去。
说起狐狸精,自然不会觉得是什么好词儿,通常都是指那些美艳但品行不端的女子,最典型的狐狸精就是古代四大妖姬之首的妲己。
其实早期的狐狸是非常正面的形象,当时并不将其视作妖怪精灵,而是神仙。
上古时代,狐被视作能够通灵的动物,非常具有灵性,有狐仙、九尾灵狐,但就是没有啥狐狸精之类的贬义词,就连大禹的妻子涂山氏也是一只九尾白狐幻化的女子。
《山海经》记载:青丘之山,有兽,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自然界之中的狐狸,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而且非常常见,因此也产生出了很多有关于狐狸的传说,通常来说,早期那种非常厉害的狐狸,都是九尾狐。
传说中狐狸修炼每五十年,尾巴就会分岔一次,最终形成八个分岔有九个尾巴尖,这时候的狐狸就脱离了凡尘俗世,成为仙灵之体,拥有法力神通。
到了汉朝时期,九尾狐仍旧是一种非常受尊敬的祥瑞灵兽。
神话故事当中,九尾狐是西王母身边的瑞兽之一,九尾狐的出现,在当时也被视作君王有德行而天下百姓将获得富足的象征,而且九尾狐也代表着多子多福等等美好祝愿。